《中国双向投资报告2025》发布:中国双向投资质量双升,数字经济成核心增长引擎

24小时月刊 admin 2025-09-15 20:47 1 0

9月9日,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投洽会)期间,《中国双向投资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中国双向投资报告2025》发布现场。澎湃新闻记者郑问 摄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现场了解到,该《报告》由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联合编制,延续“全局视野+中国实践”的框架,既剖析全球跨境投资的低迷态势与结构性亮点,也系统梳理中国双向投资的质量突破、政策创新与世界贡献,为全球投资者解读中国机遇提供权威参考。

“《报告》既展示了部分重点开放区域、开放平台的政策创新与投资亮点,也分析了部分重点领域的双向投资新进展;既对中国企业在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经营的情况和关切进行回顾,还特别邀请了今年投洽会主宾国英国的机构对中英双向投资新趋势进行了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方晋认为,《报告》从全球视野看中国,对于认识了解新形势下中国双向投资的最新发展政策取向,分享中国机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球跨境投资低迷中显亮点,数字经济成核心增长极

2024年全球跨境投资仍处低迷周期,受国际环境不稳定、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加剧等因素影响,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资)总体承压。

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FDI同比增长4%,但剔除中转经济体投资流动后连续第二年两位数下降,实际流量1.5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国际项目融资降幅显著,受汇率和利率不确定性影响同比下跌26%。

与此同时,部分关键领域资金缺口突出,如对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的多个领域外国直接投资大幅下滑,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ICT)领域宣布的绿地投资不足实际资金需求的四分之一。

但困境中不乏结构性亮点,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投资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数字产业宣布的绿地项目价值达3600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占全球绿地投资的28%,投资集中在数据中心、金融科技平台、电子商务物流和专业软件服务领域,其中数字解决方案、电子商务领域绿地项目价值分别达310亿美元、300亿美元。

“我觉得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有这么大的数字经济和AI试验场景。”以中国和新加坡在数字领域的合作为例,现任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庄志嘉向澎湃新闻表示,中新两国合作领域广泛,尤其在数字经济和AI领域有着无限机遇。

他表示,中国可以为新加坡企业提供AI技术、人才和应用场景,新加坡则可以成为中国数字企业出海的窗口。

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庄志嘉(右)接受采访。澎湃新闻记者郑问 摄

尽管数字经济投资前景光明,但需注意的是,当前数字投资分布极不均衡: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绿地项目中近80%流向印度、马来西亚等10国,而最不发达国家仅获得3%的数据中心投资,这种“数字鸿沟”可能加剧全球经济失衡。

另外,从区域投资格局来看,FDI也呈现出新特征:发展中经济体吸纳全球57%的FDI(8670 亿美元),其中东盟流入量增长10%,非洲增长75%(达 970 亿美元);而发达国家FDI 流出量1.1万亿美元,占总流出量的69%,美国、日本、中国分列全球对外投资前三位。

政策层面,鼓励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仍是主流。《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83个国家出台174项投资相关政策措施,78%的措施对投资者有利,其中投资激励措施占比达45%,财政激励措施占全球新激励措施的57%。

对此,商务部世贸司司长陈雨松认为,尽管当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从长期来看,多边规则仍具不可替代性。

他举例强调,世贸组织成立 30 年来,全球平均关税从 13.1% 降至 8.8%,贸易成本下降 6%-10%,“这种公共产品价值难以被单边体系取代。”

中国双向投资稳中有进,质量双升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双向投资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了总体稳定,并在质量上实现了显著提升。

在利用外资方面,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地位,高技术产业引资持续增长,制造业引资占比提升,显示出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具体来看,2024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规模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全球外资流入大国地位,引资结构持续优化:从产业类型来看,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提升,制造业引资占比也稳步增长;从国别来看,法国、英国、荷兰等发达经济体对华投资增长显著,显示出跨国公司依然看好中国市场。

“今年有100多家英国企业来到投洽会,这传递出一个非常清晰的信息,就是我们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也非常积极地想要和中国企业进行合作。”英国驻华大使魏磊认为,中英之间的经贸往来是十分密切的,不仅规模大,机遇也很大。

英国驻华大使魏磊接受采访。澎湃新闻记者郑问 摄

在对外投资方面,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增长,制造业对外投资和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持续增长。

作为中东欧地区首批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保加利亚一直与中国企业保持密切合作。

保加利亚投资署秘书长Julian Balchev向澎湃新闻表示,保加利亚具有地理位置优势和安全投资优势,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投资激励政策和便利的认证机制,以促进双方合作。

对于中国企业在保投资,Julian Balchev强调,“我们持开放态度,目前双方在汽车、IT领域合作密切,期待未来在更多领域实现合作。”

保加利亚投资署秘书长Julian Balchev接受采访。澎湃新闻记者郑问 摄

除了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报告》特别指出,中国企业还通过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等方式,为东道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从具体数据来看,2024年境外中资企业向东道国缴纳税金821亿美元,雇用外方员工330.4 万人,占境外企业员工总数65.8%。例如,福耀美国俄亥俄州工厂直接创造2000个岗位,带动供应链 6000个就业;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项目累计缴税超 1 亿欧元,创造4300个直接就业、1.2 万个间接就业。

与此同时,中企还通过产业集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东道国自主发展能力: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形成纺织、家电产业集群,赞比亚经贸合作区打造铜矿全产业链;推动“小而美”民生项目,在非洲推进约600个涵盖卫生健康、绿色生态的项目,成为“民心相通”桥梁。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利用外资,安全、稳定的政策都举足轻重。《报告》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投资环境,中国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双向投资活力。

在利用外资方面,中国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开放、透明、便利的投资环境。同时,中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资政策措施,如“外资24条”“稳外资行动方案”等,进一步增强了外资企业的信心。

在对外投资方面,中国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建设,推动与有关国家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促进对外投资平稳健康发展。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自贸区(港)、经开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

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李楠认为,今年以来,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开放、吸引外资的重大政策,可望对外资流入发挥提振作用。在稳外资的同时,外资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结构有望进一步改善。

区域与行业协同并进,共谋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报告》延续了以往“1+4”的结构,除五大章节这一主体部分外,还划分出地区、协会、产业、展会等四大主题篇章,详细分析了各地区和重点行业的双向投资情况。

在地区篇中,广东、湖南、苏州开发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地的双向投资成效显著,成为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热点区域。这些地区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等措施,不断提升投资吸引力。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视觉中国 图

在产业篇中,创新药、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报告》显示,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工厂,推动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升级;而跨境电商企业则通过数字化平台直接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流通效率。这些行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遇。

协会篇和展会篇则强调了平台与窗口对于双向投资的重要性。以投洽会为例,2025年,商务部进一步明确投洽会为“投资中国”的标志性展会,重点打造“投资中国”“中国投资”“国际投资”三大板块内容,强化双向投资促进功能与作用。在全球跨境投资格局深度重构的背景下,投洽会通过持续创新机制、拓展功能边界等有效举措,成为推动双向投资促进的重要引擎。

投洽会标识。投洽会官网 图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报告》预测,未来几年全球国际投资有望回升,但多为恢复性反弹和结构性调整。在此背景下,中国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的基本国策,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更高质量的双向投资发展。

评论区